见“ 面紅面赤 ”。
谓颜色浓艳。如:她喜爱淡雅,从不穿大红大绿的衣服。
指不理睬。
亦作“群策群力”。1. 汉 扬雄 《法言·重黎》:“ 漢 屈羣策,羣策屈羣力。” 李轨 注:“屈,盡。”后常用“羣策羣力”指大家出主意、出力量。 宋 文天祥 《己未上皇帝书》:“至如山巖之氓、市井之靡、刑餘之流、盗賊之屬,其膽勇力絶足以先登,其智辯機警足以間諜,使貪、使愚、使詐、使勇,則羣策羣力,皆吾屈也。” 孙中山 《国民党改组问题》:“令全国而为一,群策群力,努力而行,则将来成功,必定更大。”2.指大家的主意和力量。《明史·文震孟传》:“盡斥患得患失之鄙夫,廣集羣策羣力以定亂,國事庶有瘳乎!”
1.指粗俗,下流。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不知是那裏附學的學生,倒欺負他,裏頭還有些不乾不浄的話。” 清 李渔 《凰求凤·假病》:“那判官口裏,還有幾句不乾不浄的話。”2.淫乱的婉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八回:“上房裏的大鴉頭,凡是稍爲生得乾浄點的,他總有點不乾不浄的事幹下去。” 张天翼 《万仞约》三:“ 蓝四胖子 呢--更坏;跟他亲妹妹不干不净的还不算,竟还要跟 闵九爷 作对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