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áng
láng
📢
基本解释:
  • 拟声词。金石相击声、响亮的读书声等:书声~。
词语构成:
叠音式
详细解释:
  1. 象声词。形容清朗、响亮的声音。

    汉 司马相如 《子虚赋》:“礧石相击,琅琅礚礚。” 唐 韩愈 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嗟嗟 子厚 ,今也则亡。临絶之音,一何琅琅。” 宋 苏舜钦 《秀州通越门外》诗:“密树重萝覆水光,珍禽无数语琅琅。” 明 高启 《送高二文学游钱塘》诗:“读书闭阁人罕识,明月夜照声琅琅。” 赵光荣 《里湖纪游》诗:“天风一以吹,戛玉音琅琅。”

  2. 形容人品坚贞,高洁。

    《文选·潘岳<马汧督诔>》:“慨慨 马生 ,琅琅高致,发愤囹圄,没而犹眡。” 李善 注:“《广雅》曰:‘琅琅,坚也。’” 晋 袁宏 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琅琅先生,雅杖名节,虽遇尘雾,犹振霜雪。”《晋书·庾阐传》:“质清浮磬,声若孤桐,琅琅其璞,巖巖其峯。”

  3. 明朗,清朗。

    晋 殷晋安 《文殊像赞》:“琅琅三达,如日之明;亹亹神通,在变伊形。” 清 姚鼐 《寄王禹卿》诗:“无因闻玉笛,烟月夜琅琅。”

单字详解:
  • 琅(láng)1.〔~~〕a.象声词,金石相击声;b.象声词,响亮的读书声,如“书声~~”。  2. 〔~玕〕像珠子的美石。  3. 〔~玡〕山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  
英文翻译:Lang Lang
"琅琅"造句:更多 >
  1. 整个校园里,到处都是琅琅的读书声。
  2. 转过山去,看到一座漂亮的房舍,里面传出书声琅琅,噢,原来是一座学校。
  3. 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。
  4. 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明朗动听,琅琅上口,清亮入耳。
  5. 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,听着那琅琅的读书声,心里格外的激动。
  6. 能够增强节奏感,使语言整齐、语句匀称,琅琅上口,便于记忆和背诵。
  7. 上课铃响了,教室里书声琅琅
  8. 这首诗语言朴素,感情真挚,读起来琅琅上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