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(jùn)城南下接通津,异服殊音不可亲。
  • 郡城:郡治所在地。这里指柳州。 异服:不合礼制的服饰;奇异的服装。 殊音:异音。特殊的乐音或声音。
  •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,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。
  • 青箬裹盐归峒(dòng)客,绿荷包饭趁虚人。
  • 青箬:箬竹的叶子。箬竹叶大质薄,常用以裹物。 趁虚:即“趁墟”。赶集。
  •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,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。
  • 鹅毛御腊缝山罽(jì),鸡骨占年拜水神。
  • 御腊:就是御寒的意思。腊,腊月,即阴历十二月,是天气很冷的时候。 山罽: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。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。 鸡骨占年:鸡的骨头。古时或用以占卜。 水神:水域之神;司水之神。
  •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,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。
  • 愁向公庭问重译,欲投章甫作文身。
  • 公庭:公堂,法庭。 章甫:古代的一种礼帽。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。 文身:在身上刺画花纹。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。
  •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,真想脱掉官服当纹身峒人。

  •   柳宗元(773年-819年),字子厚,唐代河东(今山西运城)人,杰出诗人、哲学家、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著名作品有《永州八记》等六百多篇文章,经后人辑为三十卷,名为《柳河东集》。因为他是河东人,人称柳河东,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,又称柳柳州。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,并称“韩柳”。在中国文化史上,其诗、文成就均极为杰出,可谓一时难分轩轾。
     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十年期间,心情一直很郁闷,经常纵情于山水以消忧,不大与人民接近。调任柳州刺史后,思想有所转变。于是深入民间,了解人民的生活、风俗、习惯,关心他们的疾苦。《柳州峒氓》这首诗,就是写他在柳州跟峒氓生活接近的情况的。

    展开显示全文


    赏析一朗读🎧

      此诗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。“郡城南下接通津,异服殊音不可亲。”这两句是总起,“不可亲”三字,深含感叹之情,很自然地开启下文。

     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、习俗。柳州峒氓,多住在山村,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,要到郡城集市去买,所以三、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:“青箬裹盐归峒客,绿荷包饭趁虚人。”这两句是用倒置法,说峒氓们赶集买盐往返甚是辛苦。第五句“鹅毛御腊缝山罽”,写峒氓御寒之物,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,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。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。“鸡骨占年拜水神”。“鸡骨占年”,是峒氓的迷信风俗,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。“拜水神”,即向水神礼拜。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,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。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,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。

     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,表示愿意随俗。“愁向公庭问重译,欲投章甫作文身。”《庄子·逍遥游》里说: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,越国人断发文身,用不着这种礼帽。这里化用这个故事,表示愿意随俗。作者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,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,随峒氓的习俗,在身上也刺上花纹,学习他们的样子,与他们亲近。

     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,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。起初虽然感到“异服殊音不可亲”。最后却“欲投章甫作文身。”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,而民间有迷信风俗,但他不肯疏远他们,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,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。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正因为这样,他在柳州刺史任上,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,为他们兴利除弊,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,如减轻赋税,引导人民发展生产,改善生活,兴办学校,培养人才,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,使他们从奴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,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,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和怀念不已。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“柳侯祠”。

    展开显示全文


    赏析二朗读🎧
      《全唐诗》卷352第005首。

    展开显示全文

    诗词荐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