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部首
  • 笔画5画
  • 部外0画
  • 结构单一
  • 仓颉HQM
  • 四角25100
  • 郑码MC
  • 五笔TGD
  • 区位码4190
  • 五行
  • 笔顺 
  • 异体字      
  • ”:在500个最常用字中排第30位。 造字法为会意。基本汉字。
    ”异体字有:
    基本解释:
    1.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,并能发展长大:诞~。滋~。~长。
    2. 造出:~产。
    3. 活的,有活力的:~存。~命。~物。~机。出~入死。舍~取义。
    4.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:众~。丧~。卫~。
    5. 生活,维持生活的:~计。~意。
    6. 整个生活阶段:一~。平~。今~。
    7. 发出,起动:~病。~气。~效。~花之笔。谈笑风~。
    8. 使燃料燃烧起来:~火。
    9. 植物果实不成熟:~瓜。
    10.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:~饭。~水。
    11. 不熟悉的,不常见的:~疏。~客。~字。陌~。
    12. 不熟练的:~手。
    13. 未经炼制的。~铁。
    14. 硬:态度~硬。~吞活剥。
    15. 甚,深:~怕。~疼。
    16. 正在学习的人:学~。门~。
    17.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:儒~。医~。
    18.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:小~。老~。武~。
    19. 词尾:好~休养。
    20. 姓。

    字源及字形演变:说文解字

    甲骨文
    1/2
    金文
    1/3
    战国文字

    篆文
    1/2
    隶书

    楷书

    甲骨文之,由屮和一构形。屮,是初生之草,独体象形;一,是表示土地,没独立的形、音、义,只是一个不成文的实象而已。当「屮」置于「一」上,则可表示生长的意思。金文二例,其一承于甲文,显而易见。另一作,由和土构形,则属会意。因土字金文有作,也有填实作。战国文字三例,或据合体象形构形,或据会意造字。篆文,显然承自金文、战国文字从土、从屮而来。字经隶书,体变作,前者尚留篆文之形,后者少了右侧屮枝,颇失其形。楷书即据隶书第二例以定体。据楷书「生」形,上推隶书以前古文字,应由屮和土构形。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。

    百科解释:
    生(shēng),象艸木生出土上。人以纵生,贵於横生。人是纵向降生的,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。(1) 指事字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“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。(2) 同本义【[grow】我们因为父母爱的力量、父母的欲望,而合成了我们这块肉。我们典籍《礼运》中有记载:人以纵生,贵於横生。我们“人”这块肉肉,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(竖式分娩;不包括手术型的剖腹产),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。“……按禽、兽、艸、木皆天地所生,而不得为天地之心;惟人为天地之心。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。天地之心谓之人,能与天地合德……”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已具备灵性、具备高等意识的明显特征,是为人的“性”。本为动词,后当作虚词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不如友生”,此“生”不作“生长”、“生活”解。唐李白诗:“借问别来太瘦生”句,生做虚词是唐人语,明代也有“作么生”、“可怜生”之语,都作虚词。若作如今的学生或先生解,不通(明吴震亨《唐音癸蕺》卷二十四《诂笺九》)。“生”在反义词中,当作它反面熟义字,又当别论。
    英文翻译:
    life; to give birth; raw; student; to grow; uncooked; to be born
    “生”字组词:
    包含“生”字的成语:
    “生”反义词:详细
    相关谜语:
    谜底为“生”的字谜语有:

    1. 吹牛露马脚(打一字)
    2. 东湖揽胜(打一字)
    3. 孤身飘零今还在(打一字)
    4. 牛两头(打一字)
    5. 蜻蜓翻飞燕斜掠(打一字)
    6. 蜻蜓立钓丝(打一字)
    7. 性静情逸无所争(打一字)
    8. 有青有白自分明(打一字)
    9. 月光胜景吟读声(打一字)
    10. 自始至终要用心(打一字)
    11. 从始至终用心猜(打一字)
    12. 星出日落(打一字)
    13. 死对头(打一字)
    14. 星星没露头(打一字)
    15. 一头牛在独木桥上走(打一字)
    书法展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