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èng
在500个最常用字中排第188位。 造字法为指事:上面是符号表示方向,下面是止(足)。基本汉字。
正,zhèng或zhēng从一从止。守一而止。古文正从一、足。足者亦止也。守一以止也。中国汉字,多音字,读作zhèng或者zhēng,表不同的意思,常用读音为zhèng,意思是不偏斜,平正,同时一个“正”字有五画,代表5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、清点财物等时候,都还保持着用“正”字计数的习惯。
字形演变过程:
1/5
甲骨文
1/6
金文
1/5
战国文字
1/3
篆文

隶书

楷书

甲骨文「正」字下从止,上作填实圆点「●(丁)」,或钩勒轮廓作「囗」形。从「囗」、从「●」,表示城邑;从止,止像人脚趾之形,表示行走的意思,整个字形会合朝向预定的城邑行进。本义为征行,有时是军旅讨伐,有时是巡省邦国,有时是从狩猎郊畿。从囗、从止,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;从止、●声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。金文除〈卫簋〉外,上部多作填实圆点,或演变一短横。有的则又在「正」字上增添一短横,是增饰的羨符。战国简帛文字,异体多样,基本保留金文中上「一」下「止」,及「一」上增添短横两种构形,此为《说文》篆文和古文字形的所本。少数把「止」形,写成交错的形状。还有的把「正」字反写,仍是「正」字,而不是反正为乏的「乏」字。另《说文》收录的古文,有写成上「一」下「足」的字形,止、足义近通用,从一,表示预定前往的目的地;从止、从足,表示行进,自是「正」字的异体。本义为征行。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。后世字义因偏于「征伐」,后因引申为正中、正确、公正等意思,转注为从「辵」、「正」声的「?」字,或从「彳」、「正」声的「征」,以保留「征行」的本义。「征」是「?」的异体字。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「正」字,已见作从彳、正声之形声字。

甲骨文:
金文:
說文小篆:
六书通: